登陆 | 注册

梁光河

大会名称:2024中国钾盐(肥)产业链发展大会一一境外专场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
时间地点:2024-11-03 | 老挝万象
导读:梁光河,研究员,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后在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进行矿产资源勘探研究工作至今。

报告题目:老挝-加拿大-刚果(布)钾盐矿对比研究

个人简介:梁光河,研究员,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后在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进行矿产资源勘探研究工作至今。曾任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任金属矿地震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流体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大陆漂移与大地构造研究,首创提出了热驱动大陆漂移动力机制新模式,论证了海南岛、台湾、印度、日本和南海等全球大陆成因新机制;提出的“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被评为2021年中国十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利用研发技术帮助多家中资公司在老挝发现约4倍的中国钾盐储量,建立了中国首个年产超百万吨的海外钾盐大规模生产基地。现兼职核工业航遥中心专家顾问和老挝瑞源富田钾盐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并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专业课“矿产普查中的地震勘探”,已培养博士5人(博士后3人)。在与中海油合作研究中,利用自主研发的地震模拟软件为珠江口盆地HZ32-3-NE油田的发现做出了关键贡献,新增石油储量3000万吨。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


单位简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1999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而成。2004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电离层研究室整体调整到本所。整合后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目前中国最重要和最知名的地学研究机构之一。

研究所战略定位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攻方向,建设‘理论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教融合’四位一体的新型国际化研究中心”。近年来,研究所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建设从地球深部到行星空间的一流技术平台,在克拉通破坏与巨量金属成矿、特提斯构造域演化与资源能源及环境效应、新生代东亚重大环境事件的特征与机制等研究方向取得重要成果,突破了MEMS传感器等多项深部资源探测卡脖子技术,自主研发的部分探测装备达到产品化水平,支撑了“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国家战略。目前,研究所地学学科位于ESI全球前千分之一行列。

研究所现有在岗人员734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1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7个。2009年获中组部授予“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14年获科技部授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研究所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单位,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现有研究生694人(含留学生24人),博士后113人。

研究所建有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五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地资源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科技平台现有技术支撑及研发人员165人,建有地球与空间一体化分析-观测-探测-模拟-研发平台,拥有多学科研究中最主要的仪器设备,具备对地球和行星进行全方位综合研究的能力。研究所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拥有1200多件发明新型专利。

    关闭
    公众号
    扫码关注或长按图片保存至手机,
    在微信中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