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实用的创新法则——和田十二法

来源:成林思语 / 钾肥与中微肥部整理 时间:2023-04-03
导读: 什么叫创新呢?创新是在当今世界,在我们国家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novation,它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

0.gif

ss22.png

000(9).png

主讲人:重庆大学教授廖成林博士

创新与创新思维

      什么叫创新呢?创新是在当今世界,在我们国家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novation,它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它的形成是在20世纪的事情。由一个学经济学、学管理学,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什么是和田十二法

         

  和田十二法,又叫“和田创新法则”(和田创新十二法),即指人们在观察、认识一个事物时,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和田十二法是我国学者许立言、张福奎在奥斯本稽核问题表基础上,借用其基本原理,加以创造而提出的一种思维技法。它既是对奥斯本稽核问题表法的一种继承,又是一种大胆的创新。比如,其中的“联一联”,“定一定”等等,就是一种新发展。同时,这些技法更通俗易懂,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如果按这十二个"一"的顺序进行核对和思考,就能从中得到启发,诱发人们的创造性设想。所以,和田技法、检核表法,都是一种打开人们创造思路、从而获得创造性设想的"思路提示法"。

         

和田十二法核心要点


       1.png

         

和田十二法具体内容

         

加一加

  【技法】:考虑将某件物品或加大一点,或加长一点,或加高一点,或将功能增加一点来达到改进物品功能的目的。

  【要义】:这件物品还能添加些什么呢?需要加上更多时间或次数吗?把它加高一些、加厚一些会不会有更好呢?

  【案例】:一般的邮筒只有一个或二个投递口.信投进去后都混在一起,先拣后分,费时又费力。上海的李文彪同学设计了一个新式邮简?这个邮筒有三个投递口,分别投寄本市、外地和航空邮件。邮筒里分成三格,而且能旋转。这样,邮递员开门取信时,只要转内格,就可以按类取信了。由于收信后不用再拣,就省事多了。

         

减一减

  【技法】:考虑将物品减少一点,减轻一点,或减低一点,使它的形态、功能、性能等发生变化。

  【要义】:这物品还能减去些什么呢?可以减少些时间或次数吗?把它降低一点、减轻一点行不行?可省略、取消什么东西呢?

  【案例】:普通鞋子一减少部分鞋帮=拖鞋。就是在普通鞋子的基础上减一减,减成最简单的方式,便于在房间穿。

         

扩一扩

  【技法】:考虑将某件物品放宽一点或扩大一点,使它的功能产生明显的变化。

  【要义】:把这件物品放大或扩展后会怎样?·加长一些、增强一些能不能提高功效?

  【案例】:最初的台式风扇是放到桌子上的,如果没有桌子那怎么扇呢?于是便出现了落地风扇。空调原来是装到窗户上的,接着扩一扩,变成分体式,再扩一下,变成了柜式机,再扩大一下成了中央空调,事物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缩一缩

  【技法】:考虑将某件物品体积缩小一点或缩短一点,更方便人们使用,甚至有可能改变它的功能。

  【要义】:这件物品压缩、缩小后会怎样?拆下一些、做薄一些、降低一些、缩短一些、减轻一些、再分割得小一些行不行?

         

变一变

  【技法】:通过改变原有事物的形状,尺寸、颜色、浓度、密度、顺序、时间、方式、音响等来设计新的产品。

  【要义】:改变一下形状、颜色、音响、味道、运动、气味、型号、姿态会怎样?改变一下次序会怎样?

  【案例】:改变铅笔的外形,由圆形改成六角形,不易滑手,也不容易从课桌上滚落,提高使用效率。

         

改一改

  【技法】:考虑将某件物品体积缩小一点或缩短一点,更方便人们使用,甚至有可能改变它的功能。

  【要义】:这件物品压缩、缩小后会怎样?拆下一些、做薄一些、降低一些、缩短一些、减轻一些、再分割得小一些行不行?

         

联一联(拼一拼)

  【技法】:把一个物品与另一个物品拼接起来。

  【要义】:这事有什么因果的联系吗?·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把某些东西或事情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达到目的吗?

         

学一学

  【技法】:通过学习,模仿别的产品的形状、结构、颜色、性能、规格、功能、动作来实现。

  【要义】:领会别的产品的核心内涵,单纯模仿别的产品的外形、结构、颜色等表面内容,则形成了另一个误区——山寨。

  【案例】:关于“学一学”,最典型的就是仿生学。例如,人们模仿企鹅的运动方式发明了沙漠跳跃机;从恐龙的巨大身躯悟出建筑学的道理等。

  在文学领域、艺术领域也是如此。王羲之从鹅的滑水动作中悟出楷书的笔法。草圣张旭从公孙大娘的剑舞中悟出草书,有道是“功夫在画外、功夫在诗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告诉人们要博采众长。

         

代一代

  【技法】:用其他事物或方法来代替现有的事物,从而产生新的发明。

  【要义】:用别的材料、零件、方法行不行?换个人做、使用其他动力,换个机构、换个音色行不行?换个要素、换个模型、换个布局、顺序、日程行不行?

  【案例】:现在自来水管道再不用铸铁的了,因为铸铁的自来水管道用不了几年就会锈蚀,代之而起的是PVC管,只是这一“代”,水管的使用年限就大大提高。

         

搬一搬

  【技法】:把物品的某一部件“搬动”一下,产生一种新的物品。

  【要义】:把这件东西搬到别的地方,还能有别的用处吗?这个想法、道理、技术搬到别的地方,还能用得上吗?可否从别处听取到意见、建议?可否借用他人的智慧?

         

反一反

  【技法】:把某一事物的形态、性质、功能反一反,发明出新的物品。

  【要义】:如果把一件东西、一个事物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后、横竖、里外颠倒一下,会有什么结果?

         

定一定

  【技法】:指对新产品或事物定出新的标准、型号、顺序,或者为改进某种东西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和防止不良后果做出的一些新规定,从而导致创新。

  【要义】: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改进某件东西,为了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疏漏,需要规定些什么吗?

  【案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美国首先发明了流水线生产法。仅仅只是生产方法的改变,就获得了巨大的效益。在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以及规定,以便有章可循,实行文件化制度化,这就是定一定。

2.png


从十个方面培养创新思维

1.少看缺陷。

      不论多么好的想法,一定包含着困难和实行上的障碍。对这样的缺陷,当然不能无视,但不能将重心放在缺陷,要更多地看到发展的可能,积极发掘潜在的机会,不要让消极性的意见扼杀了一个很好的构思,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

2.淡泊名利。

      有些是很奇怪的,越是淡泊名利的人,思维越是清晰,越是会获得机运的恩宠,越是容易产生创新思维。做任何事,绝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必须顾及群体需要,谋求多数人的福利。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伤害他人,是不会幸福的。

3.变“不可能”为“可能”。

      几乎每一个伟大的创新在最开始的时候,都会被认为不可能,可事实上,只要敢于将创新思维转化为行动,那今日的不可能,将成为明日的事实。记住:好的创意,贡献无穷!

4.适时修正决定。

      唯有完善无缺,或是绝顶倔强的人,才从来不需要改变决定。创新思维的养成,需要变化,你我也都非完人,宁可在启航前改变计划,也不要在开航后葬身海底。

5.任何法令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些伟大的创新会因与现行观念乃至法令抵触而无法实现。当然,你不能作奸犯科,触犯法令;但千万不要因为不合规定,“触犯天条”而放弃理想。只要具有创新思维,也许你就能设法去改变不合理的事实。

6.不要害怕资源少。

      成就事业需要时间、金钱、体力、脑力、人力等项条件配合,达成目标要有资源。不要因缺乏资源而放弃创新,成功的人往往从极少的资源开始。

7.有些冲突不可避免。

      创新必然带来问题乃至冲突,确定目标也会造成压力。决定采取行动,必将面临冲突。任何崇高的理想总会有人反对,若是因为害怕引起冲突而放弃理想,你将永远无法进步,更不可能形成创新思维。

8.随时做出调整。

      新的风格、新的环境、以及新的转变,都代表着成长的机会。你必须学会适应和妥协,调整以往的作风。必要时,可以改变个人的喜好和生活方式。你必须在敢于创新和墨守成规间作出选择。

9.失败不足惧。

      任何创新都隐藏失败的可能。创新的过程中,常会遭受挫折,唯有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绝不可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理想。

10.勇于尝试,永不满足。

      有些人以“谦虚”为口实,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而不愿奋斗。安贫乐道,想进则进,想安则退,这并不是屡试不爽的真理,要勇于尝试,永不满足,才有助于形成创新思维。  

(来源:成林思语 / 钾肥与中微肥部整理


 

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
钾肥与中微肥部
—— 福天下 无不至 ——
政策/智库/品牌/课题/会务/培训
投稿邮箱:jfyzwf@163.com

000 (2).jpg000(6).jpg

    关闭
    公众号
    扫码关注或长按图片保存至手机,
    在微信中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