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运转也不行,中俄边境出现严重拥堵
日前,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将进一步拓展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其具体措施包括,增设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增设浙江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和嘉兴乍浦港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上述措施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
有分析指出,由于吉林、黑龙江两省没有出海口,往年通常借助辽宁省的大连港中转海运货物,将之运往南方,其陆路距离约1000公里。如今增设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跨境中转口岸后,能够通过便捷的手续,将货物通过绥芬河或珲春,发往约200公里外海参崴港,走海路送往南方。如此一来,陆运距离将大幅缩短,不仅有助于振兴东北工业基地,同时也能促进中俄跨境运输合作,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这一消息所反映的实质,是中俄战略互信水平强化,边境经贸活动频繁。据俄联邦海局新闻处所发布的消息可知,自2023年初以来,中俄经远东口岸货运量增至近1.5倍,车辆总数达到了惊人的7.5万辆。为确保两国货物不间断流动,海参崴电子申报中心与远东海关人员编制均大幅增加,大多数货物在申报后4小时内,均得以被海关顺利放行。
话虽如此,两国迅猛增长的经贸合作,依旧超出了该地区海关及监管机构的工作负荷。对此,俄海关局决定延长口岸开放时间,用以缓解物流压力,这一倡议得到了中方的认可与支持,譬如克拉斯基诺口岸、波格洛尼奇内口岸,以及外贝加尔斯克口岸,或延长至深夜,或尝试24小时运作。
从目前可以获知的信息,外贝加尔斯克口岸的物流压力应该最为严重,即便全天运作,货车排队拥挤的问题依旧难以纾缓。俄远东海关局局长尤里·拉德金无奈地表示,自春节以来,两国边境口岸便恢复往年的活力,贸易额大幅增加。外贝加尔斯克口岸的通行压力,大概是其他口岸的2-3倍。
据我国海关总署所发布的数据可知,今年1-4月,中俄贸易额高达731.48亿美元,同比增长41.3%。其中,中国对俄出口336.86亿美元,增长增长67.2%;自俄进口394.62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如不出意外的话,两国大概率在今年实现此前许下的2000亿美元的贸易目标。
中俄之间迅猛的贸易增长,得益于俄罗斯“转向东方”的战略,以及两国高层的频密往来。当两国经贸人士意识到其中的商机后,许多协议与合同都是在这样的框架下敲定的。两国多领域合作持续推进的同时,所涉领域不断扩大,双边共识也得以进一步加强。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中俄合作潜力深厚,空间广阔,兼具战略性与稳定性,必将助推双边关系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造福两国与两国人民,深化双方政治互信、利益交融、民心相通。
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
钾肥与中微肥部
—— 钾福天下 无微不至 ——
政策/智库/品牌/课题/会务/培训
投稿邮箱:jfyzw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