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业界观察 | 双峰拉尼娜考验能源与市场

来源:来源于网络,由钾肥与中微肥部整理 时间:2021-10-29
导读: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消息,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今冬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10月25日已正式确定进入“拉尼娜”状态。根据以往气候统计,通常出现“拉尼娜”事件时,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较大。

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消息,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今冬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10月25日已正式确定进入“拉尼娜”状态。根据以往气候统计,通常出现“拉尼娜”事件时,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较大。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它与海面水温持续高于常年的“厄尔尼诺”,被认为是有可能导致全球异常气候的重要原因。通常而言,受“拉尼娜”影响的冬季,北半球极端冷事件发生频率增加。


“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看——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我国南方地区的水汽条件会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差,不利于形成降水。

气象部门通过分析1951年以来历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发现,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除了“拉尼娜”事件外,还有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以及其他海域的海温异常等因素影响。据预测,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可能出现极端天气。


国际机构在5月份时刚宣布上一个“拉尼娜”事件结束,现在我国又宣布新的“拉尼娜”事件,这是典型的双峰“拉尼娜”。当然,这两次拉尼娜的共同点,那就是都处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全球变暖,并不是拯救拉尼娜冷冬的白衣骑士,而是让拉尼娜之冬更加极端、更加变幻莫测的最大气候boss。正如上个冬天,我们在12月前25天的极度温暖之后,突然迎来了极度寒冷的四次全国性寒潮;正当我们全副武装迎接极寒隆冬时,寒潮却再也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异常的极端回暖,并最终导向了暖冬。


今年10月,极端天气比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山西等地前所未有的“冷洪水”,湖南等南方地区的创纪录高温和随之而来的10月罕见湿冷,以及10月中旬就南下的10年来最早全国性寒潮,还有寒潮过后,现在东北的异常回暖。


这些天气都提醒我们,在典型、双峰拉尼娜和NPMM-背景下的这个冬天,偏冷可能性正在加大;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变暖加持下,这个冬天不太可能是规规矩矩的冷,而是上蹿下跳的一会儿特别暖,一会儿特别冷,回暖和降温都可能有极端性。对此,我们需要有心理准备。这样的气候状况,将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供应,及以此延伸的各个产业链市场判断和把握都带来极大的考验,粮食和化肥也都在其中。



    关闭
    公众号
    扫码关注或长按图片保存至手机,
    在微信中识别二维码。